在小程序上,看似發(fā)力較晚的百度事實上卻是這個理念的先行者。早在2013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就發(fā)布了輕應用,旨在讓用戶無須下載Native APP,直接通過搜索框,就能獲得媲美Native App的即搜即得體驗,這跟2017年微信小程序推出時張小龍講的故事,很是相似。
當然,微信的小程序技術實現原理與百度輕應用并不一樣,它不再像輕應用那樣基于Web技術打造,而是基于微信這個操級App構建了一套自有的交互UI體系,形成了獨特的應用標準,大幅提升了用戶的體驗。數據證明了微信小程序的價值:2017年騰訊財報顯示,截至今年1月,微信上一共有58萬個小程序,日活躍用戶高達1.7億。張小龍說不給小程序設置入口,要實現徹底的去中心化分發(fā),事實上微信卻在不斷給小程序導流,目前入口已有50+,跳一跳等小游戲進一步促進了小程序使用。
小程序之風還在繼續(xù)吹。
在騰訊、阿里、谷歌、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以及十大手機巨頭相繼推出類小程序的應用平臺后,百度日前正式入局。5月22日,在百度聯盟峰會分論壇上,百度App業(yè)務部總經理平曉黎表示,百度將于7月正式推出百度智能小程序。
任何新平臺都有早起發(fā)展紅利,小程序也不例外,比如微信小程序,就成為了游戲、電商、服務行業(yè)的機會。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8年3月小程序用戶規(guī)模TOP100中,手游行業(yè)占比高,達到28%,在游戲后面則是生活服務和移動電商:數量分別是13和12款。跳一跳、摩拜單車、拼多多、每日優(yōu)鮮等明星小程序在微信上十分火爆,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也抓住了小程序紅利快速壯大,比如只成立了兩年多時間的拼多多日前完成30億美元融資、估值150億美元,正是因為成功抓住了小程序風口。
百度智能小程序技術原理與微信類似,從此前“知曉程序”曝光的截圖來看,其在UI上也做到了對微信小程序的兼容,以便更加符合用戶使用習慣。
而據平曉黎介紹,百度智能小程序主打“體驗、流量、智能、開放”四個核心理念。其中流量來源主要是百度系App,先會在百度旗艦應用百度App上線。財報顯示百度App2018年一季度日活用戶1.37億,百度搜索每天響應60億次搜索請求,百度信息流日活用戶過億。未來還會在百度地圖、百度貼吧、手機助手等應用上接入小程序,此外百度智能小程序更加開放、提供更強更多的AI技術支持。
小程序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我看來有三個門檻:
用戶習慣——從微信小程序發(fā)展來看,要讓用戶習慣使用是關鍵的一部,微信做小游戲各種導流正是在培養(yǎng)用戶習慣;應用生態(tài),開發(fā)者支持進而針對不同小程序平臺進行開發(fā);用戶體驗,體驗不好用戶就會舍近求遠,去下載NativeApp。用戶體驗由技術、產品、生態(tài)共同決定,用戶體驗是否好也會決定用戶習慣能否建立以及應用生態(tài)是否繁榮。
百度智能小程序不缺流量入口,在搜索和信息流中很容易引導用戶應用,同時百度在PC和移動時代都有完善的開發(fā)者生態(tài),分發(fā)能力對于開發(fā)者有著號召力。而且可以預見,百度智能小程序未來一定會通過百度聯盟外部化,進入更多第三方網站、App、終端(如電視),獲取更多應用場景,因此百度智能小程序能否成功,關鍵還是要看用戶體驗,這個要到時候體驗了才能有結論。不過,如果百度智能小程序成功,一定會成為一些行業(yè)的紅利,值得開發(fā)者關注。
如果等百度智能小程序已經很火爆了才來做自然是晚了,只有敢先吃螃蟹的玩家,才能吃到早期紅利。
那么,百度智能小程序上的“拼多多”醉有可能出現在哪些行業(yè)?個人認為還是應該從百度的用戶場景和應用生態(tài)來看。百度App定位是“有事搜一搜,沒事看一看”,通過這種方式連接人與信息和服務,現在將百度作為重要分發(fā)渠道的,主要是工具、內容、服務以及品牌官網,基于這個邏輯,我認為百度智能小程序將是如下行業(yè)的機會:
1、工具:低頻長尾的實用類工具。
微信小程序有相當比例是工具,高頻工具如瀏覽器、美圖應用用戶一般會用NativeApp,不過一些低頻長尾工具卻不大愿意下載,會去搜索引擎獲取,比如我本人會用百度查看萬年歷、計算匯率、查詢股價、計算公式、查詢天氣、查詢歸屬地等等。類似于這樣的長尾工具,此前部分也已加入百度阿拉丁,這樣用戶在搜索結果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卡片組件。
毫無懸念的是,長尾工具會率先開發(fā)小程序,讓用戶更便捷使用,針對用戶“不想費勁下載”的工具場景,百度智能小程序有很大的機會,同時百度智能小程序還會提供圖像語音等AI技術,可以利用起來做出一些特色小工具。
2、內容:媒體、新媒體、自媒體、泛娛樂。
百度信息流、百度新聞目前是各家資訊平臺,以及新媒體機構、自媒體都不會漏掉的分發(fā)平臺,百度聯盟峰會上公布的數據是,目前百家號就有操過120萬的自媒體作者,他們源源不斷地生產圖文、視頻、音頻等等內容。對于大多數內容創(chuàng)作者來說,不需要有小程序。不過也有例外:
一個是內容服務化的玩家?,F在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和自媒體在從內容延展出服務,比如財經數據類、科技產品類、內容電商類、知識付費類等等,它們也沒有太強的開發(fā)能力,因此非常適合做小程序,在百度進行內容分發(fā)的同時,基于小程序進行內容服務的分發(fā),給讀者提供內容外的增值價值。
還有一個是泛娛樂內容玩家。比如很多用戶會在百度App搜小說后看小說,小說不能用普通的新聞頁面展示,需要針對性地進行閱讀界面的開發(fā),甚至要支持標注收藏等等,這樣的內容玩家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小程序,給用戶提供更好的內容消費體驗,除了小說,圖片、動漫、游戲、視頻、問答都有機會。
3、服務:金融、教育、旅游、同城、出行等。
百度一直是許多服務的重要分發(fā)入口,因此產生了許多中間頁平臺,比如同城服務有58趕集等等,房產服務有安居客,旅游服務有攜程去哪兒,金融服務有百度金融,教育行業(yè)有作業(yè)幫,生活服務有百度糯米,正是因為此百度才提出要連接3600行的目標。
理論上來說,上述各種服務行業(yè)都可以享受百度智能小程序的紅利,未來用戶在百度搜索理財就可以直接購買理財產品,在百度搜索航班就可以直接預訂機票,在百度地圖中導航結束可以直接叫車……百度智能小程序等于縮短了流量漏斗,可以成為服務業(yè)低成本的流量獲取渠道,如果體驗做好了,轉化率應該會比現在多次跳轉,甚至要求下載原生App高很多。
4、電商:縮短流量漏洞提高轉化率。
此前,阿里因為戰(zhàn)略考慮,屏蔽了百度爬蟲,因此百度基本沒有給阿里系帶去什么流量,不過百度卻是京東、小米、蘇寧等電商平臺的流量大戶,在百度搜索品牌、產品等關鍵詞可以看到特定的電商結果頁的呈現方式。
去年,百度還與京東戰(zhàn)略合作啟動“京度計劃”的戰(zhàn)略合作框架,百度將為京東提供一級入口,雙方數據打通,百度在搜索和信息流中更精準地推薦京東商品,不過因為需要落地到京東App或者網站購物,所以轉化率自然有損耗。百度智能小程序上線后,京東等電商平臺或許會嘗試智能小程序,讓用戶在信息流和搜索中直接加購物車甚至下單。
如今,電商流量已經遇到天花板,各路巨頭都跑到線下或者農村去拓展昂貴的流量,百度這樣的成本相對較低的線上流量平臺如果有一種兼顧用戶體驗的方式可以帶來訂單,干嘛不用呢?因此,我想不只是京東,很多電商平臺特別是小米這樣的自營電商平臺,都會嘗試百度智能小程序,一些垂直電商如虛擬物品、手機充值、二手車、生鮮、家居、文物,也不會錯過百度智能小程序。
這么多行業(yè)都有應用百度智能小程序的潛在需求,因此理論上來說百度智能小程序成功幾率很大。不過,理想都是豐滿的,百度智能小程序要避免重蹈輕應用的覆轍,還是要在體驗上多下功夫,特別是要解決賬號體系的問題,這是百度一直被詬病的地方,也是微信小程序成功的原因之一(因為可以一鍵使用),如果用戶搜索到小程序還要重復登錄,顯然會大幅降低效率。而在如何更有效地幫助用戶培養(yǎng)在百度App中使用小程序的習慣,微信的一些做法也值得百度借鑒。當然,不論結果如何,我認為百度智能小程序都值得關注——微信小程序開始,不也沒人能想到會有今天的成功嗎?